-
紫砂臻品 ‖ 周春亚 —— 《茄段壶》
茄段壶 作者:周春亚 泥料:黑墩头 容量:350cc 将自然界的瓜果蔬菜仿制为壶,在过去,几乎是花货作品的创意之源,而茄段壶,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,紫砂壶之美者,唯以造型为上。古之谓“方非一式,圆不一相”,即是赞叹紫砂壶之奥妙无穷。 茄段壶其实应为“茄端”,茄梗壶纽连着壶体,表明茄子是从茄枝之端整个采摘下来,而不是‘一段茄子’,因此,茄段的表述总被误传,后来也就成了真『茄段』。 茄段壶造型简练,一弯流、圈把、茄梗钮,三者与壶身相接,富有弹性的曲线自然优美,茄梗钮截盖丰腴,与壶身结合平整,更…
-
紫砂精品 ‖ 周云骢——《子冶石瓢》
紫砂精品 ‖ 周云骢——《子冶石瓢》 作者:周云骢 泥料:原矿老紫泥 容量:260cc 首先我需要和大家明确一个要点,子冶石瓢不属于曼生石瓢,子冶石瓢的壶形和刻绘与我们常说的曼生石瓢是不一样的!切记!在这层的理解上,我们来介绍一下子冶石瓢。 最早的子冶石瓢是杨彭年制 瞿应绍刻,壶身铭:“冬心先生余箴其画竹研,研背有竹一枝,即取其意。板桥有此一纵一横,颇有逸情。 周云骢潜心研究传统紫砂壶多年,喜爱仿制经典器型,其中这把子冶石瓢也是得意之作。 这把子冶石瓢采用原矿老紫泥精心制作,泥色呈现紫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100期——仿汉方壶
仿汉方壶 高15.9厘米 宽11.3厘米 清 静远斋 此壶取材紫砂,色呈赭红,砂质温润细腻。壶身仿汉代方器形,削肩,矮颈,流、把均为四方,盖面微凸,上设立方钮,间有小孔。整器造型呈方,简练质朴,制技精湛,线面挺括,为几何形方器中不可多见的佳作。壶底钤“静远斋继长制”阳文篆书六字方印。 《阳羡砂壶图考》云:“允礼为清圣祖(康熙)之第十七子。”又云:“碧山壶馆藏猪肝色仿汉方壶一持,制工精雅,底钤篆书静远斋继长制阳文方印。”此壶成于清康熙年间,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,实乃不可多见的古代名壶传器。
-
紫砂臻品 ‖ 朱亚云 —— 《矮西施》
《矮西施》 黑墩头|240cc左右 作者:朱亚云 西施壶是紫砂壶型里面经典的器型之一,壶嘴便是西施的口,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,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。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,而且最早做这个壶型的,当属徐友泉大师。 朱亚云老师制作的这把矮西施,采用的是宜兴紫砂泥中稀有的黑墩头泥料,此泥料来源于朱泥,经过一定的调配后使得朱泥的红色变为了紫黑色,形成了巨大的颜色反差效果。但是黑墩头泥料的泥性依旧继承了朱泥的特点,非常的细腻且收缩比例在所有泥料中属于最大的一类。 此矮西施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99期——调砂汲直壶
调砂汲直壶 高17.3厘米 口径8.3厘米 清 方拙 此壶泥色赤褐,调桂花砂。直筒形壶身,短流,矮颈,截盖,桥形钮,垂耳把手。壶底有行书刻款“时大彬制”四字,壶盖内有阳文楷书“方制”两字印款。 李景康、张虹合编《阳羡砂壶图考》云:“披云楼藏深赭墨色大壶一柄,式度朴拙,掺相砂,作梨皮,火候极到。盖内起泡宽厚逾常,亦属罕见,盖内钤篆文小章曰‘方拙’,细窥始能辨认,想亦明季器物也”。这件有时大彬刻款的造型古朴的调砂高筒壶,又称“汲直壶”,不一定就是时大彬的真迹,泥质和形制都像早期的仿制品,壶盖为后人方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98期——莲子壶
莲子壶 高11.6厘米 口径8.1厘米 清 虔荣 此壶砂质温润细腻。造型简朴,壶形突出莲子(又称掇只),骨肉亭匀,这是紫砂茗壶光素造型中的一件佳器,看似素面素心,却体现出壶艺家的功力和纯熟深厚的技艺。底刻款“岁在辛卯中冬虔荣制时年七十六并书”。 虔荣,姓潘,字菊轩。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宜兴制陶艺人,名在《宜兴县志》长寿耄耋之列,所制茗壶砂细工精,当地紫砂老辈颇为推重。高熙的《茗壶说·赠邵大亨君》一文中,亦首提此名。文中有句云:“……近得菊轩掇,并苍老可玩……”。现尚有两佳器传世。 此壶现藏香港中文大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97期——提梁壶
提梁壶 高23厘米 口径12.3厘米 清 邵旭茂 此壶取材精选特优紫砂,泥质细而不腻,色泽紫而不姹。壶身为扁球形,弯流,矮颈,平盖,扁球钮,口盖密缝。特大圆提梁横跨壶体,犹如长虹,气势宏伟,造型浑朴,气度不同凡响,且骨肉亭匀,成型精加工的制技精湛,紫砂固有的色泽、肌理质感尤强,可谓紫砂壶艺术史上又一件神品。壶底钤二印,篆书“荆溪”阳文圆印和“邵旭茂制”篆书阳文方印。对于旭茂提梁壶,《宜兴紫砂珍赏》称“即使欣赏图版,也不失为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”。评价如此之高,可见邵氏的造壶艺术已达巅峰之顶点。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96期——堆雕菊花提梁壶
堆雕菊花提梁壶 高15.6厘米 口径5.9厘米 清 雍正-乾隆 此壶色呈紫褐,质地细腻,色泽纯正。器形为圆角方壶,壶身四面和底面均堆雕团菊一朵,玲珑俊巧。颈、盖上亦雕有团菊纹饰,筋纹细密相连,口、盖紧密无间。盖上菊蒂为钮。三弯壶流屈曲与壶身贯气,硕大提梁呈圆环状,正面起肩。整器造型以圆为基调,圆中见方,壶底以菊花作圈足,纹饰统一,上下协调,工艺精致,浑然一体。壶面、盖、底虽无铭、款、印章,但却体现出此壶创作设计者技艺素养的高逸。此壶属塑器中的佳作,制作年代当在清雍正至乾隆年间。 此壶现藏南京博物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95期——双竹提梁壶
双竹提梁壶 高16厘米 清 陈荫千 此壶材质为紫砂,色泽赤赭,紫中泛黄,珠粒隐现,质地坚结。以竹子为题材,通身雕作竹形,是仿生变化的一件成功作品,反映出壶艺家创作的鲜明构思。盖钮和提梁作双竹相纹状,细部造型自然生动,空间与实体的变化恰到好处,而整体则依壶生变,夸张得法,尤显凝重端正,朴实无华。腹部堆雕竹枝一圈束腰,壶流与盖钮也都塑作竹形,捏塑成三节竹枝为流,提梁把竹枝处理得既挺颈又柔韧,构思别出匠心,不失为紫砂壶艺的精品。壶底钤有阳文篆书“陈荫千制”方印。 陈荫千是乾隆时期制壶陶人,虽名不见经传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94期——吉祥壶
吉祥壶 高14.6厘米 宽19.2厘米 清 陈汉文 此壶形似灯笼,高脚、高颈,压盖面平穹起,盖板线呈方与口部吻合。流作三弯,自壶身中部直角胥出,出水压力大而流畅,属清代壶嘴的特点。圈把上置榫,钮似壶身缩小的微型,形制完美。壶胎以紫色泥制作,细纯光洁,气韵端庄秀雅,乃名家所作。底款“荆溪汉文”阳文篆书方印。 陈汉文,清雍正、乾隆年间(1725-1795年)宜兴人,或曰陈子畦之子,陈鸣远之弟。工制茗壶,配泥有特长,尤善铺砂,制品浑朴妍巧不让前辈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陈汉文制四方小壶,壶身一边饰堆花荷莲;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