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8期——六方壶
六方壶 高11厘米 口径5.7厘米 明 时大彬 此壶泥色呈赭红,红如胭脂。壶身呈六棱柱形,壶腹、流均为六棱形,柄出五棱,口盖、钮圆形,盖为圆形,小圆钮,钮上有对合的半弧纹。通体空灵浑脱,壶底刻有“大彬”二字楷书款。此壶1968年在扬州江都丁沟曹氏墓出土。发掘时伴有砖刻地券一方,注明为明代万历四十四年(1616)墓葬。按该壶形制及年份推算,它殉葬时,时大彬应该还在世。从形制上考证,手法属于大彬晚期的风格,是时大彬游娄东后改制小壶时所作,它是有确切纪年可考证的大彬壶传器之一。制作技法与明早期前的不同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7期——鼎足盖圆壶
鼎足盖圆壶 高11厘米 口径7.5厘米 明 时大彬 此壶1987年7月11日出于于福建省漳浦县盘陀乡庙埔村明万历年间户、工二部侍郎卢维祯(1543—1610年)墓中,同时出土有墓志铭等纪年物。壶在出土时盖圈已有轻度磨损,当为墓主生前使用过的。此壶通体呈砖红色,略带橘黄,布满梨皮状的白色砂点,壶盖尤为明显。壶的造型十分奇特,凸起的圆形盖上出三戟足,试将壶盖翻过来平放又是一个下承三足的浅盘。壶体丰满,口底相当,丰肩,直颈、鼓腹,下腹渐收,平底,假圈足。曲流装于壶腹正中,独孔。把手体圆,内壁线条呈卵状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6期——菊花八瓣壶
菊花八瓣壶 高9厘米 宽11.5厘米 明 李茂林 此壶材质取紫泥调砂,颗粒隐现。鼓腹,近壶颈侧微敛,截盖,观赏壶盖,犹如一朵盛开的秋菊,生机盎然。壶底周边饰有四如意矮足,流、把安排得体、协调,八瓣菊花的线纹分布均匀,等分十六条筋纹线,凹凸相间,棱线延伸到肩、颈、壶盖,对应十分吻合,上下一体,造型工整、严密,形制稳健、优美。壶底印款“李茂林造”四字楷书阳文方印。这是早期紫砂壶筋纹器类型的佳作。 李茂林,名养心,茂林为号,别号李老四,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间宜兴人。一说江西婺源人。李仲芳父,善制小圆壶,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5期——僧帽壶
僧帽壶 高5.5厘米 宽15.5厘米 明 李茂林 壶呈赤褐梨皮色,器身略扁,嘴短而直,把环而小,腹上丰下削,平肩圆足,口内设堰圈,嵌盖,口盖紧密,钮扁而圆,肩上平面周围刻有一圈篆文十六字:“浮霜冷月霁雨霄清流芳润渴止暑消冰”。可旋环倒读均成文。盖内有朱文“茂林”长方印记。壶底刻有:“万历丁丑子京先生索,文嘉铭。”十二字楷书铭文。万历丁丑是公元1577年,此壶是为子京项墨林特制的,且由文嘉(文徵明之子)在壶底提铭,显得更为名贵。壶腹下部有八瓣纹饰,或仿莲花,或代表佛。整体造型端庄,气格高古,韵致清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4期——赵梁壶
赵梁壶 高20厘米 宽18厘米 明 董翰 此壶似蛋形,高脚、高颈、平盖,桃形钮,三弯流,扁浑提梁,制作秀丽。提梁内刻有:“董翰后裔”,间钤“董翰”篆刻方章。供春以后的制壶名手有董翰、赵梁、时鹏、元畅,均活动在明代嘉靖、隆庆(1522—1572年)年间,称“四大家”。董翰,号后谿。所制壶一改金沙寺僧、供春之古拙风格,创制菱花式壶,作品以文巧著称。赵梁,亦作赵良,传说首创提梁壶。四大名家的作品,流传至今已是凤毛麟角,可信度甚微。从该壶推测,明代嘉靖年间宜兴窑场十分繁忙,紫砂壶生产刚刚形成规模。陶人从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3期——六瓣圆囊壶
六瓣圆囊壶 高9.6厘米 宽11.8厘米 明 供春 此壶原是仿景德镇的明永乐竹节形把壶,壶身分六浅瓣,配以壶盖,壶嘴及壶把皆起筋纹,以应壶身的瓣纹。壶身分上下两节塑造而在壶肩相接。壶以黝黑紫砂制作,掺以金砂闪点。壶底刻有“大明正德八年供春”八字楷书款。当时,江南饮茶之风正盛,文士雅集,品尝佳茗,作对吟诗,故必需雅器,如供春所制的紫砂茗壶更为合用,非一般家庭用器的粗大可比。同时,更展开了文人与陶工的合作,文人为陶工题名款或画梅竹,而陶工便依之刻铭或刻花,所以,这件供春壶上款字书法并非出于供春手笔看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2期——供春树瘿壶
供春树瘿壶 高10.2厘米 宽19.5厘米 明 供春 此件自然形体的树瘿壶,以外形似银杏树瘿状而得名。把梢旁有“供春”二字刻款。壶身作扁球状,壶面乍看似老松树皮,泥质呈栗色,凹凸不平,壶把于中段分支作松根状,壶身轻巧,端握舒适,壶嘴及壶把借由同一团紫砂泥中挖出,谷绉满身,纹理缭绕,寓象物于未识之中,造型朴质古拙而不规则,呈现天然妙成之趣,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。壶盖止口外缘刻有四十五字隶书铭文:“做壶者供春,误为瓜者黄玉麟,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,英人以二万金易之而未能,重为制盖者石民,题记者稚君。”…
-
中国紫砂茗壶珍赏第1期——海棠形提梁大壶
海棠形提梁大壶 高17.1厘米 口径7厘米 明 嘉靖 壶呈赤褐色,紫砂粗泥,器身作球形,腹下部微收敛,短颈,平底,弯流,流与腹部衔接处贴塑四瓣柿蒂形纹饰。平盖,钮做葫芦状,无子母口,盖内有“十”字形筋撑架。无款式。肩上捏接圆角四棱的海棠形提梁,转折处为倭角,后部且有栓绳系盖的小系。此壶最早的几何形体“光货”造型,成型手法是手工捏制,且用木模镶接成型,不同于发展到后来的打身筒法成型。因坯土中铁质不匀和氧化气氛不同,壶身表面出现深浅不同的颜色,肩部还有缸坛飞釉。此壶为明代中期一位有专权的司礼太监生前…